——記烏蘭浩特蒙古族小學副校長新榮

新榮近影
新榮作為烏蘭浩特蒙古族小學負責德育工作的副校長,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任勞任怨的工作態(tài)度,用細心和愛心努力做好學生資助的各項工作,贏得了學校領(lǐng)導(dǎo)、老師、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
愛崗敬業(yè)奉獻 資助不忘育人
新榮注重抓好雙語住宿生的資助工作。在她的細心統(tǒng)計、認真排查下,2017年,有28名學生受到資助;2018年,有31名學生受到資助;2019年、2020年分別有25名學生受到資助。只要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學生,新榮都認真統(tǒng)計好并及時上報,做到無一個學生漏報。新榮建立了學校的學生資助電子檔案,認真統(tǒng)計受助學生人數(shù)。對這些學生,新榮還要利用節(jié)假日等休息時間到天明家里進行走訪。她不畏嚴寒酷暑,風里來雨里去,開著車走訪各個旗縣嘎查村屯在校就讀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家庭。她還組織學校領(lǐng)導(dǎo)班子成員和班主任老師分組進行家訪。幾年時間,她把全校學生中的困難家庭及一些特殊的家庭都進行了家訪,并做了詳細的檔案。她認真落實雙語住宿生生活補助政策,確保了只要在校住宿的學生就都能得到國家生活補助資金。新榮還積極聯(lián)系有經(jīng)濟實力的企業(yè)和學校畢業(yè)生等社會資源,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捐款,幫助和獎勵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不僅如此,她還多方面聯(lián)系愛心企業(yè)、成功人士資助家庭貧困學生。在她的動員宣傳下,烏蘭浩特市的一名醫(yī)生和愛心人士每年拿出一萬余元,資助2名學生,解決了他們的伙食費和平時的生活費用。她聯(lián)系葛根廟主持雙全資助學校15名學生,至今已資助了5年。她協(xié)調(diào)寶馬集團連續(xù)九年對學校貧困家庭學生進行資助。每年元旦,新榮都會帶領(lǐng)受助學生都參加這家企業(yè)的年會,和孩子們一起,帶去感恩之情。在今年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寶馬集團為學校家庭困難學生捐贈了一千個口罩。為了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們能上學,上好學,新榮傾注了大量心血。為了讓這些孩子的家庭脫貧致富,她忘我快樂地奔波著。

新榮到農(nóng)村牧區(qū)進行家訪
新榮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嚴格按照盟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和學校的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堅持以人為本,在開展資助工作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狀況、情感需要、心理需求。既做到從生活上解決家庭貧困學生的困難,又注意從情感上、心理上幫助這些學生樹立信心,努力學習。
新榮堅持“幫困扶貧、務(wù)實求效、勵志育人”三項原則。在三項原則的框架下,她積極搭建資助體系,努力拓展育人平臺,通過開展資助活動,努力做好資助育人工作。如利用愛美大課堂、愛心故事、別樣“六一”、愛心媽媽一助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dǎo)和三觀教育。她按照教育扶貧要求,持續(xù)關(guān)注特定資助對象。在勵志育人工作中,她不光在生活上幫助家庭貧困孩子,同時從情感、情操等方面給予他們關(guān)愛。
注重資助宣傳 工作細致入微
為了搞好資助宣傳,新榮把學生資助的宣傳海報張貼在每個班級里,通過召開家長會、班會、微信平臺、校信通、校園廣播等多種渠道,積極宣傳教育扶貧工作。新榮還利用間操時間宣講資助政策。她還組織老師們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家訪,開展資助宣傳活動,詳盡掌握受助學生的家庭情況,為農(nóng)村牧區(qū)沒有文化的家長細心講解資助政策及助學貸款申報程序。為了讓廣大貧困家庭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全方位了解國家的教育扶貧政策,如學校雙語授課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每年每人1350元(每學期每人675)、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每年每人1000元(每學期每人500元)、非寄宿四類學生補助500元(每學期每人250元)等資助項目及受助學生信息,她一個不落地進行講解。她還耐心宣講貧困生資助的工作程序,即指標下達、個人申請、信息采集審核資料、名單公示、資料上報、資金發(fā)放等環(huán)節(jié),營造了關(guān)注資助,關(guān)心貧困家庭學生的良好氛圍。幾乎每個假期新榮都要對困難家庭學生進行家訪。一個假期,她走訪了500多名寄宿生家庭。她采用調(diào)查、訪談等形式對困難家庭學生進行摸底排查,建立貧困家庭學生動態(tài)檔案,對貧困家庭學生進行動態(tài)管理。通過家訪,她認真了解這些學生在生活、學習上的困難,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資助目標、措施和辦法。家訪活動為她做好資助工作、完善資助工作體系積累了經(jīng)驗。她把資助宣傳工作覆蓋到了學校所有的學生家庭。她說,她的工作目標是讓應(yīng)該受到資助的學生及時得到資助,讓學校每一孩子都有個幸?鞓的童年。
奉獻人間大愛 心系貧困學生
新榮說,我們當老師的,應(yīng)該愛生如愛子,愛崗如愛家。學校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來自偏遠農(nóng)牧區(qū)。很多孩子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都不好,家長都是靠著種地、放牧為生,生活條件差,生活質(zhì)量低。新榮通過家訪了解到,四年三班的一名女生母親重度殘疾,常年臥床,父親年過半百,常年有病,家里還有年邁的外婆。他們一家人主要是靠其叔叔和姨媽的救助過日子。這個女生是寄宿生,家長沒有條件每個周末都接她回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新榮每逢周末和節(jié)日都會把她帶到自己家里,跟自己家人一起吃飯,跟女兒一起玩耍。新榮的女兒和她成了好朋友。新榮還給她買禮物,跟她一同過節(jié),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呵護她,關(guān)愛她。每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 新榮都會給她送上一件特別的禮物,每個新學期都會為她準備學習生活用品。新榮還經(jīng)常去宿舍幫助她清洗床上用品,到班級了解這個女孩的學習狀態(tài)。新榮讓這個孩子感受到了母愛,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新榮給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輔導(dǎo)功課
六年三班的一名男生家里特別困難,父母離異,在外地打工。新榮常常給他購買生活學習用品。到了節(jié)假日,新榮還領(lǐng)他到自己家,給他洗衣服,給他買好吃的。這些年,像這樣需要幫助的孩子,新榮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現(xiàn)在,孩子們放假了還來看望她,匯報他們近期的學習生活狀況。此時,新榮總是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她覺得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看著他們健康快樂,作為一名資助工作者,她倍感滿足和欣慰。
對那些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新榮都像媽媽一樣悉心照顧他們,盡力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母親的愛。每逢“六一”兒童節(jié),新榮都會把特殊家庭的孩子們聚集到一起,給他們過有意義的兒童節(jié)。看到孩子們開心快樂的笑臉,新榮常常高興得眼含熱淚。

新榮在學校給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過“六一”
作為一名學生資助工作者,新榮把滿腔熱情和無私母愛全都傾注到了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身上。她熱愛自己的工作,她喜歡教師這個職業(yè)。不管工作有多苦,有多累,她都覺得快樂幸福。新榮于2018年獲得全盟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9年,新榮獲得全盟五一勞動獎?wù)隆?/span>
談到未來的打算,新榮說,今后,我會資助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繼續(xù)做孩子們的“筑夢人”,讓孩子們愉快學習,健康成長,學有所成,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欣茹 朝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