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資助政策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扎實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白 鋼 2013年10月至今,在從事學生資助工作四年的時間里,我牢記國家賦予的神圣使命,認真履行服務群眾的神圣職責,肩負著盟人民教育基金會、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城鄉(xiāng)低保家庭子女升入普通高校新生入學資助、中等職業(yè)學校各項資金撥付及管理等多項工作,涉及范圍廣,工作繁瑣復雜。 作者近影 為了保證資助資金順利發(fā)放到學校及學生手中,我虛心向領導及同事取經、學習,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深刻領會相關政策精神。我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面對這項繁重的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努力使這項惠民工程做到與百姓貼心,讓學子暖心,贏得了領導及同仁的充分認可。2015年,我被評為“興安盟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個人”。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責任感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指出,教育要肩負起“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使命,“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盟教育局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我盟建立健全了校內學生資助機構,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確保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應助盡助”。隨著國家對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視,對貧困生的扶持力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資助范圍及額度都比較可觀。就實際情況來看,因學生資助工作最基本的考核指標為家庭貧困,相對來說,受益門檻較低。在受益人的評定過程中,出現了爭相比“窮”的狀況。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大學新生資助、助學金等往往變質,其發(fā)放工作違背了其基本的宗旨,一些學校資助工作人員違規(guī)操作,造成了不良影響。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要做好學生資助工作,有效地保障教育公平,就要提高認識,加強學習,強化調研,進一步增強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責任感。 二、做到“用心、愛心、貼心”,努力做好學生資助工作 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融入資助文化的培育內容,加大資助工作的宣傳力度,形成以受助學生為主體,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的資助文化氛圍。貧困是一種生存狀態(tài)的定義。貧困不僅是金錢上的緊張,更可能是心理及社會關系上的緊張。所以,對于貧困學生的資助,一定要“兩手抓”——既重視物質方面的支持,又要重視精神方面的關照。因此,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必須有“三心”,即:用心、愛心、貼心。要從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成長角度去考慮,做到把資助工作的負面效益最小化,不僅是從工作角度保質保量,還要確實做到資助效果的保質保量。 資助活動及后續(xù)關懷都很重要。學生資助是國家和社會對貧困學子的關懷,也是國家和社會責任的體現。在落實資助工作時,切不可認為資助是對學生的“慷慨”,甚至是“施舍”。資助工作是一種人文關懷的體現,必須懷有一顆“愛心”。只有這樣,才會真正讓學生感受到“陽光”和“雨露”,讓他們茁壯成長。貧困學生獲得資助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個社會標簽,即“貧困”。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這是他們不愿意背負的。所以,學生資助工作不僅要做到“有效”,而且要人性化。在操作和落實的過程中,要盡可能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目前,“90后”已在大學生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這一代學生的特點是比較崇尚自由,喜歡彰顯個性。而在信息化、現代化的大潮沖擊下,很多以前視為奢侈消費的行為,對他們來說,已然成為日常生活的“剛需”。在市場化的行為環(huán)境中,更需對這部分學生進行理性消費和節(jié)儉傳統(tǒng)美德教育,鼓勵學生厲行節(jié)儉,杜絕攀比。在這種環(huán)境下,必須營造一種公平、公正、公開的資助氛圍。在貧困生認定的過程中,要有科學性、合理性。對所謂的“關系戶”不應特殊照顧,對所有學生應該一視同仁,讓貧困生認定、民主評議、民主評定、審核公示的全過程曬在陽光下,接收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 三、練就“火眼金睛”,把好材料關 學生貧困認定是學生資助工作的起點。要做好這一點,必須要有一雙“火眼金睛”,認真審核好學生資助的相關材料。 在日常的資助工作評定申報中,不能排除極少數人懷有的“被資助”的僥幸心理。對此,資助工作要嚴格執(zhí)行評選標準按照有關文件精神,一一落實。資助工作者要敢于唱“黑臉”,做“包公”。要建立健全資助工作制度,完善工作體系,對貧困行署要摸底調查、通過探訪等途徑,摸清貧困學生生活情況,建立貧困學生數據庫。 學生資助工作量大面寬、環(huán)節(jié)多,資金管理已成為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幾年的專項檢查治理,我盟的學生資助工作逐漸步入正軌,資金管理逐步規(guī)范。 早些年,一些學校發(fā)現了套取、騙取、挪用學生資助資金的問題,影響了學生資助工作健康開展。我們要居安思危,見微知著,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監(jiān)管工作。一是要落實責任,加強領導。加強學生資助監(jiān)管是各級教育資助部門的職責所在,這也是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工作任務的重中之重。各類資助工作實行校長負責制,各學校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各學校報送的有關資助數據,必須經校長簽字,學校蓋章。各級教育資助部門,主要負責人是學生資助監(jiān)管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按照“誰審批、誰監(jiān)管”、“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落實學生資助監(jiān)管屬地責任和主體責任,強化專項監(jiān)督檢查和日常監(jiān)管力度。要認真查處檢查中發(fā)現的、學生及家長投訴舉報的違法違紀案件。嚴格實施學生資助監(jiān)管工作主管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因領導不力、疏于監(jiān)管導致發(fā)生嚴重套取、騙取、挪用學生資助資金案件的單位和個人,應該依紀依法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二是要健全完善監(jiān)管長效機制。進一步建立學生資助監(jiān)管長效機制,重點監(jiān)管學生資助制度、機制的建設與落實,確保從源頭上堵塞學生資助工作的漏洞。第一,定期對學生資助業(yè)務、制度建設及執(zhí)行情況等開展全面自查,排查風險隱患,不留死角;第二,對現有的學生資助業(yè)務制度、操作規(guī)程和管理流程等進行全面梳理,對現有的規(guī)章制度該補充的補充,該修訂的修訂,該完善的完善,把學生資助業(yè)務和操作都嚴格置于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監(jiān)督之下,并確保各項制度在各部門、各層次得到貫徹執(zhí)行;第三,監(jiān)管所轄學生資助機構、相關學校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監(jiān)督有效的學生資助工作運行機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防止濫用權力和以權謀私現象發(fā)生。要狠抓關鍵環(huán)節(jié)和突出問題。加強對學生資助資金申請、發(fā)放、回收等重點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資助部門要定期組織資助資金發(fā)放情況專項檢查,同時配合審計、紀檢等有關部門聯合進行專項檢查和審計審查。要完善信訪投訴處理制度,設立學生資助工作熱線電話、咨詢微信、QQ群等多種途徑,暢通群眾反映渠道,接受社會各界監(jiān)督。對監(jiān)督檢查過程中發(fā)現的突出問題,如騙取、套取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資金、挪用貸款學生提前還款資金等行為,對于違法違紀、證據確鑿的人和事,要移交司法部門依法從嚴從重處罰。 四、完善信息,確保數據來源真實準確 資助信息化建設必須加強。自治區(qū)從2015年開始,全面建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資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逐漸成為資助管理的基本工具、資金預算、核算和審計的基本數據來源。資助管理信息化對資助管理標準化,確保公正、提增效能、接受社會監(jiān)督、促進廉潔從政、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需要,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我盟先后組織了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職教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子系統(tǒng)操作使用培訓。資助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后,開始承擔資金核算的功能。我們一定要用好系統(tǒng),保障數據真實、準確、及時更新。要做好預案,做好系統(tǒng)使用和管理方法的傳、幫、帶,防止工作人員因變動、遺忘所產生的漏報、錯報的情況。對于非系統(tǒng)原因數據漏報產生的資金損失,由相關單位自行承擔責任。 近些年來,我盟的學生資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從制度上、實踐上都實現了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并且順利完成學業(yè),兌現了“絕不能讓一個孩子因為貧困而失學”的莊嚴承諾。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按照盟教育局對資助工作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資助政策體系,切實抓好機構隊伍建設、監(jiān)督檢查、政策宣傳等工作,確保各教育階段的資助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進一步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為推動我盟學生資助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我盟“辦好人民滿意的學生資助”做出新貢獻。(作者單位:盟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上一篇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下一篇精準資助要從基礎工作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