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給未來的禮物----大型公益慈善項目正式啟動2018年9月20日上午,中國藝術節(jié)基金會攜手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共同發(fā)起的大型公益慈善項目-----《送給未來的禮物》簽約儀式在福建晉江華峰小學舉行,標志著這一全國性的大型公益慈善項目正式啟動。 《送給未來的禮物》-----大型公益慈善項目,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本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的發(fā)展理念,針對全國重點貧困地區(qū)的留守兒童教育扶貧項目,該項目將在全國各貧困地區(qū)陸續(xù)推出“知行教育實踐基地”,通過定期組織開展“科普進學園”和“眾彩知行營地”等教育實踐活動,為全國貧困地區(qū)孩子們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機會。 啟動儀式上,“眾彩知行營地“項目負責人李菲介紹了“送給未來的禮物” 大型公益項目的具體內容,強調指出,教育精準扶貧,應更加重視教育資源的均等化,要采取多種形式,把優(yōu)質教育資源帶到貧困地區(qū),送給偏遠學校和迫切渴求的孩子們,擴大孩子們的視野,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黨委副書記張亞均介紹了中國地質博物館多年來在科普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希望通過“科普進校園”活動,致力于擴展新的自然教育基地,在天然的地質環(huán)境中,樹立學生們的科學觀,培養(yǎng)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 中為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張亞均 中國地質圖書館副館長單昌昊闡述了閱讀也是教育均等化的體現(xiàn),希望鼓勵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用書本的知識,擴展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教育實踐中拓展知識面,增長才干,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為中國地質圖書館副館長單昌昊 項目所在地---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zhèn)政府組織委員吳秋品同志介紹了深滬鎮(zhèn)當前的教育狀況,希望借助多方力量讓當?shù)睾⒆咏佑|到更好更先進的教育資源。 中為深滬鎮(zhèn)政府組織委員吳秋品 華峰小學校長游紅珍介紹了華峰小學海洋圖書館的歷史、目前條件及發(fā)展情況,并表示大型公益項目“送給未來的禮物”對于當?shù)貙W生建立對世界的認識、對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立有著重大意義。 左為華峰小學校長游紅珍 簽約儀式上,組委會向華峰小學圖書館捐贈了《百年歷程-中國地質博物館建館100周年成就與精品展》、《尚賢中外著名地質學家展》、《人類的家園-地球》、《地海漫詩-海洋科普專題展》、《地質災害》等百余套地質科學相關圖書。 簽約儀式后,三天的“科普進校園”正式開始。王潤心老師給孩子們上了第一課《閱讀是個技術活》,她就如何高效閱讀,如何從文章中提煉重要信息,如何利用圖像性筆記法理解、總結歸納、記憶知識,提升閱讀效果等方面作了生動的演繹,方法的習得,為孩子們將來的良好閱讀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潤心老師在授課 李知默老師帶領著學生們自己動手用3D打印筆制作了古生物化石,還采用活潑互動的授課方式向孩子們講授了《走進海洋看地質》一課。在《古生物互動課堂》里,孩子們動起手來有模有樣,整個課堂洋溢著熱情的氛圍,完成作品的孩子激動得跟李老師一起分享,相信這樣有趣的課堂,孩子們不僅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古生物的特征,也增強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使命感。 李知默老師在授課 徐夢華老師的《松科二井——探秘恐龍滅絕原因的望遠鏡》一樣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講座從“松科二井”的簡介入手,介紹我國的深部鉆探現(xiàn)狀、成果及其在全球地球科學領域的重要地位,孩子們興趣盎然,受益匪淺!翱破罩R入校園”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個全新而美好的世界,他們將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發(fā)揮無限的潛力! 徐夢華老師在授課 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黨委副書記張亞均,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王艷君,中國地質圖書館副館長單昌昊,北京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菲、總經(jīng)理王潤心,深滬鎮(zhèn)政府組織委員吳秋品,深滬鎮(zhèn)教辦主任許及時,深滬鎮(zhèn)小教黨支部書記洪松茂,深滬鎮(zhèn)12所兄弟學校校長、華峰村支部書記施文博,華峰村村主任施純展,華峰小學校長游紅珍與300余名小學生共同出席了啟動儀式。 簽約儀式前,召開了教育扶貧專家研討會,有關專家圍繞《研學旅行的內容設計需要課程基地來實施》主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討論,重點就如何讓學生們享受平等教育權利,以及整合現(xiàn)有資源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建立科學發(fā)展觀,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等內容,形成了廣泛共識。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融媒記者李慧) |